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站点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阅读次数:发布时间:2013-06-1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渊源于有百年历史的中央大学化工系。1952年在原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招收水泥生产工学本科生。1958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化工学院时开始招收硅酸盐工学专业、无机物工学专业、电化学工学专业和高分子化合物工学专业,1962年招收硅酸盐工程专业研究生,1978年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二个硕士点招收研究生。1980年招收金属腐蚀与防护、高分子材料与化工专业本科生。1983年获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全院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教师89人,教授3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3人。教师中博士、硕士学历者占93%。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和国防“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1人,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333”科技带头人9人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部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3人、获江苏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五年建设优秀人才表彰1人、获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称号1人。组成了一支梯队合理、凝聚力强、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有特聘教授5名、兼职教授45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除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外,同时拥有土木材料与工程、新型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自主设置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硕士学位、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岩土工程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江苏省品牌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冶金工程、土木工程等本科专业。学院先后为国家输送了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近万名高级人才。近三年,学科点招收博士生63名、硕士研究生586名、工程硕士46名,培养本科生近6000余名。

博士后流动站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优势学科、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胶凝材料研究室)、国家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研究测试中心、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非金属功能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校级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现代分析中心、建筑结构与建材实验室等资源平台,现有固定资产总额7000多万元。近三年,学科点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余名。

学院充分发挥博士后流动站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与国内大、中型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先后与江苏省高淳陶瓷厂、天津水泥设计院、江苏省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签订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人员协议书,为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和造就适应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级科技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挥重要作用。

近五年,学科点围绕水泥混凝土基础材料、纳米材料及超细粉体、复合新材料、功能膜材料、高技术陶瓷、先进高分子材料、材料工程技术、金属表面科学与工程、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技术、土木工程结构与性能等主要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在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承担了包括国家“973”、国防“973”国家“863”等纵、横向科研项目约5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973”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科技部攻关项目2项、国防**项目30余项等,共获科研经费近1.5亿元。获得国家、部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项。发表论文1500余篇,出版专著8部。主(承)办国内学术会议12次。学科点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四等奖等,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二五期间,学科点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为契机,在先进无机功能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及绿色建筑材料、电磁功能与光电材料、新能源材料与装备、高分子材料及加工工程、新型环保与节能材料、金属材料及装备与安全服役等领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实现科研创新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加强资源平台建设、科技领军人物培养、创新团队建设、博士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加强人、财、物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形成师资队伍稳定、教学科研并重、外延和内涵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在办学质量、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形成明显优势和特色,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建成国际有影响力、国内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