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组织部

鲜活实践为课堂 党课搬到“现场”上

上传时间:2006-10-31阅读次数:次

如何上好党课,提高党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嘉兴市委党校组织教研人员充分挖掘身边的典型,以人民群众鲜活的实践为教材,把党的方针政策与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能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践,把党课搬到实践现场,进行“现场教学”,深受基层党员干部的欢迎。

  嘉兴是党的诞生地,是长三角区域的一个中心城市。城市人口340多万,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220美元,其中下辖五个县(市)均进入全国百强县中的30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嘉兴人民充分发挥自身的勤劳和智慧,创造性地开拓了适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在许多方面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文化建设;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等。党校把这些典型实践加以开发,为教学服务。在组织教研人员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批,开发一批”的原则,与嘉兴市委组织部、嘉兴市委宣传部联合授牌。2005年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6个“现场教学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典型。为使这些鲜活的实践成为党课的生动教材,党校组织教研人员集中力量,与当地联合开发现场教学资源,组织编写党课材料,确定讲解人员,对主讲人员加以培训,使他们成为党校的“兼职教师”。根据不同的典型,做到一个现场教学点,一个主题,一套教学方案。如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我们以桐乡市三个有代表性的示范村为现场,有以工补农的典型,有发展特色旅游的典型,有全国文明村的典型。教研人员与每个村一起研究,确定参观的线路、介绍重点、做法以及启示,并把实践的经验加以提炼,使听课对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

  把广大党员干部带到现场上党课,与传统课堂讲授和一般的参观考察不同,需要教研人员有较强的现场调控能力,通过制定“现场教学”流程,把教学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课现场教学为例,听课的对象有机关干部、乡镇班子成员、企事业单位领导、村支部书记等,共80多人。我们安排上午9:00到达桐乡石门镇马鱼桥社区听取介绍并参观;9:30到桂花村听取石门镇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做法与经验;10:00上“以科学发展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题的党课;11:50赴全国文明村桐乡东浜头村听取介绍并参观;然后赴桐乡洲泉镇东田村听取介绍并参观;14:00到达桐乡市洲泉镇政府,听当地领导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思考并与当地领导交流;最后是教师总结与点评。这样通过不同侧面的考察,从身边的典型出发,让基层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实现路径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把抽象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化为生动的实践,把党课上“活”了。

  开展现场教学可以促使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并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党课教学针对性强,教学内容紧贴现实,可操作性强。要搞好现场教学,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准备。现场教学空间和时间十分有限,理论与实践也会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让学员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讨论。为此,必须明确每次现场教学对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考察线路、要思考的问题,等等。现场教学不是简单的“现场+教学”,因此必须从教学出发,从知识、现场、思考问题、讲解方式全方位加以组织准备,教学的方式与传统课堂讲授不同,需要从实践到理论,讲授少而精。

  二是激发思维讨论。交流与讨论是现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组织好研讨,不仅做党的方针政策的“讲解员”,更重要的是做学员思维的“启迪者”,这就要求教师除对现场有深入的了解外,更要了解当前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

  三是因点制宜,讲求实效。现场教学区别于普通的参观考察,其关键仍在于教学。一般来说,参观考察不具备先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过程,现场教学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现场为教学服务,需要对现场教学资源进行挖掘,根据不同的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因点制宜,形成相关党课专题的现场教学模式,不能千篇一律。一般来说,现场教学要具备这样一些环节:①学员将相关党课专题的背景、典型经验、教学点介绍的材料(即背景材料)以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分析和思考。②教师与学员共同带着问题到现场教学点,听取教学点具体情况介绍。③教师在现场围绕党课内容结合教学重点情况进行讲解。④组织学员与教师进行讨论交流。⑤教师对讨论的情况作总结,提出具有指导性或带有规律性的交流成果。

来源:党务咨询网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