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组织部

由学习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化

上传时间:2006-10-31阅读次数:次

 有人认为,教师只要对教材的内容熟悉,口才好,临场发挥技艺高,讲课就一定能够受到学员的欢迎。其实不然,对教学内容熟悉、口才好、演讲技艺高等,都只是作为教师登台讲课的基本条件。一堂真正精彩的面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仅限于他对教材精华、要点的提炼和浓缩。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的应该是他对自己所讲授内容的学习、研究的心得体会。一堂好课,教师所讲授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自己对所讲授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教师只有对其讲授的内容,能从新的视角出发,归纳出新的观点、新的体会,才有可能引导、启发学员的理论兴趣和创新思维,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人云亦云的“照本宣科”和原始讲稿的多次重复,是不可能讲出好课的。因此,教师的备课方式应当从学习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化。

  所谓学习型备课是传统的备课方式。其备课过程是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去学习、理解教材。在分析并熟知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撰写出教案,为正式讲课做准备的备课方式。学习型备课的中心,在于教师自己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消化、吸收、提炼、归纳、记忆,最终达到烂熟于胸、讲诵如流的境地。其实质是教师对自己原有知识的复习和对教材的学习过程,所以称之为学习型备课。

  学习型备课是教师登台讲课的必要前提和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及其基本教材,先学员一步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融会贯通,细讲出来。教师自己对教材的难点、疑问、体系、结构等问题,在没有彻底搞清楚之前,是绝对不可以上讲台的。“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所以,学习型备课是必要的。然而,学习型备课使教师课上所讲授的内容,往往局限于对教材重点内容的归纳和复述上,最多也就是对教材的知识体系精华的提炼和浓缩更为精确。这种备课方式往往使教师的课堂讲授缺乏理论深度和广度,缺乏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很难激发学员们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启发学员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所谓研究型备课,是教师在备课时,主要以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为对象,进行较深层次的科学研究的备课方式。具体讲就是教师在完成学习型备课的基础上,还要认真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整理出研究成果:

  首先,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师不仅要对听课学员的理论基础、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心理特征、政治觉悟、生活经历、实践经验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和归纳分类,做到“胸中有数”,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结合所讲授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掌握学员对当前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某些现实问题的真实思想。例如,对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增大”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下岗职工和医保”问题、“三农”问题以及其他模糊认识和思想疙瘩,作为教师自己必须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授课之中,才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广度上,既满足大多数学员的实际思想需要,又可以照顾到少数学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才可以在理论与实践深度上,实施“纵深开掘、理论研讨”教学法,使基本理论的灌输式教学与“针对现实、理论剖析”和多角度启发学员的创新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主要是在对教材做分析、归纳、提炼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扩展、丰富、升华。教师应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较深层次的研究,力争能够从新的角度、新的层次、新的视点提出理论创见和实践体验。此外,教师在备课时,还需要大量收集、整理与讲授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和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以便在授课时有选择地介绍给学员,拓展学员的知识面,以激发学员的理论兴趣和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

  最后,还要研究教学方法。教师的备课方式和水平,如果只是停留在学习型备课上,其课堂面授过程必然只能是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法,很难激发学员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主动钻研精神。所以,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是研究型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说来,教师的课堂授课可以在使学员掌握一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或综合采用“专题辩论法”、“主题演讲法”、“疑点研讨法”、“难症会诊法”、“社会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参观交流法”等方法,调动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例如,在学习“依法治国”理论时,教师可以采用“专题辩论法”,即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诸如“法治与德治”、“人治与法治”、“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吏”等专题,并确定“正方”和“反方”的“论点”,使学员以自由结合方式,分成两组,集体查资料、找论据,各组推选出三名“辩手”公开辩论。教师可以不做主持人,但必须做最后总结,以肯定正确、纠正谬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采用“主题演讲法”,组织学员以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个人成长史为主题进行演讲,讲出自己最深刻的感悟。实践证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较之教师“匹马单枪”地一人独占讲台、一味地宣讲,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授课,其教学组织工作的难度和教学成本也肯定会有所增加。然而,相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来讲,这些“增加”是值得的。重要的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这是研究型备课的关键所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