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仲一: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提升 突发事件信息时效

作者:发布时间:2022-03-15 16:50浏览次数:

及时、准确、全面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是检验政府 系统信息报告工作的重要标准。随着新媒体、自媒 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政府系统突发事件信息 报告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优化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系统信息报告机制、切实 提升信息报告工作能力和水平、有效提高信息报告时效性、全面保证信息报告“快、准、好”已成为各级 政府亟待破解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信息传递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突发 事件信息传递呈现出新的特点。 传递媒介变“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 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被广泛普及,媒介形态更替 迅速,信息传递媒介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当前,门 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平台已成为社会公众 及时快捷的信息共享渠道,突发事件信息传递媒介 已从政府平台、官方主流媒体等逐渐发展为以门户 网站、微博、微信、视频共享平台等网络新媒体为主。 传递速度变“快”。新媒体时代下,微信、微博、 论坛等新媒体信息平台具有使用门槛低、便捷性强、 传播力大等特点,突发事件信息传递更加快速。在 网络可使用条件下,公众可随时获取和分享需要关 注的信息,人人都是信息的发现者、报告者、接收者、 传播者,任何信息的出现,在短时间内就可被千万公 众获取,信息传递主体、内容、数量和时效均呈现几 何级数增长。 传递内容变“多”。传统突发事件信息传递内容主要来源于政府官方发布,内容真实、客观、完整, 表达严肃、权威、正式。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信息 来源广泛,信息内容多呈现主观化、零散化、碎片化, 部分信息存在主观臆断和断章取义,信息表述方式 口语化,并伴有图片、视频,更加生动形象,更具直 观性。 传递范围扩“大”。新媒体时代下,突发事件信 息传递与传统信息传递相比,传递范围呈散射状,从 根本上打破了“一对一”个人参与社会传递的传统 格局,转为“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传递格局,消 除了信息传递的空间界限,传递范围无限扩大。 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信息获取、编辑、审核、传递 接收等过程,其中传递媒介和传递形式是传递接收 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政府系 统与新媒体两个渠道信息传递机制在信息获取、信 息编辑、信息审核、信息传递媒介、信息传递形式等 五方面存在差异(见下表)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革新,江苏突发事件 信息报告工作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

一方面,信息传递进入新媒体时代——新环境。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递进入新媒体时代,信 息传递在传播方式、速度、内容、范围等方面均发生 根本性变化。突发事件信息尤其是重特大、敏感类 信息因其突发性、特殊性、新奇性、影响力大等特点, 极易受到广大公众和媒体的关注。新媒体对于突发 事件信息的反应速度远快于政府信息报告速度,造 成信息滞后、信息倒流、信息逆差等现象,对政府开 展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产生巨大冲击,严重影响 政府的决策与指导。

另一方面,突发事件呈现新的特征与趋势——新趋势。当前,江苏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 重要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尽管社会 稳定形势总体平稳、趋势向好,但仍处于各类社会矛 盾多发期。由近三年江苏省突发事件发生情况来看, 受社会变革影响,社会安全事件数量增长明显。此 外,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发事件复杂程度提高, 发生机理与演变趋势复合交叉,难以迅速对事件类 别和影响做出准确判断,突发事件正逐步呈现出新 的特点和趋势。

政府系统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时效性优化策略

基于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优化总体思路,新媒体 环境下政府系统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时效性提升的优 化对策以“一个核心、四个环节”为综合目标,从“五 个方向”设计优化路径,形成涵盖“两大工作体系、 四个重点领域、十项基础模块”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1、创新变革工作机制

加强高效信息报送要求。一是强化信息报告主 体与责任。一方面,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主体清 单,精细划分信息报告主体。按照突发事件四大类 别细分各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主体单位与参与单 位,根据不同级别政府职能建立各级人民政府突发 事件信息报告主体单位清单。另一方面,建立突发 事件信息报告责任清单,明确信息报告主体责任、报 告范围、报告对象、报告内容,确保各信息报告主体严格落实信息报告责任。二是明确敏感类事件界定 方法。首先,建立并实时更新敏感因子库。根据时 事政治以及互联网高关注度的热点话题,结合地方 实际整理敏感因子库(包括敏感时间、敏感人群、敏 感地点、敏感主题、敏感事件等信息库)并保持实时 更新。其次,实施敏感因子匹配度界定敏感类事件。 基于因子库对事件进行因子匹配,通过匹配程度划 定敏感类事件,解决因现有文件及规定缺乏对敏感 类事件的界定标准而影响其信息报告,导致信息滞 后等问题。三是建立分时快速初期报告机制。一方 面,在现有“边报告、边核实”的工作基础上,建立分 时快速初期报告机制,转变“等情况都掌握了再报”等传统观点,实行突发事件信息分时段多次报告,对 信息报告内容按时间要求进行重新确定。如将原有 的2小时上报时限分解为30分钟、1小时、1.5小时、2小时四个阶段,并分别对三阶段上报信息进行明 确,实现“边报告、边核实、边补充”的突发事件信息 报告机制。另一方面,制定统一的分时快速初期报 告工作细则和具体操作规程,确定“信息初期报告”的阶段划分,明确各阶段信息报告内容和时间要求, 时间限定越短,报告内容要素越简要,确保各项信息 要素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获取,通过多阶段分时 初期报告机制,真正实现信息报告“又快、又准、又 好”。四是建立多方信息核实机制。获知突发事件 线索后,应突破层层核实的传统信息核实方法,采用 横向有关单位和纵向下级政府双维度相结合的多 方信息核实路径,调动多渠道资源核实突发事件信 息,缩短信息核实时间。五是建立限时审批和快捷 审批制度。一方面,建立各环节限时审批制度,明确 规定各环节审批及反馈意见的时间要求,提高信息 审批效率。另一方面,建立快捷审批制度。特殊紧 急情况下,内部执行分管领导快速审批,紧密信息审 批的“齿合度”,采用电话请示报告等方式,解决有 关节点出现的“断点”,规避层层审批带来的传递路 径长、耗时长等问题。六是建立标准化、扁平化信息 报送程序。建立标准化信息报送程序。综合考虑各 级政府及有关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统一化 的信息报送程序,明确信息接报、核实、编辑、审批、 上报等系列工作要求、流程和责任人,理顺信息报告 中间环节,突破“中梗阻”。建立扁平化信息报送程序。明确限定可越级上报的事件类型与级别,明确 上报责任主体及上报对象,避免因难以判断是否可“越级”而造成信息报送延迟。对已核实的事件,需 第一时间报相关领导,简化报告程序。此外,在各行 业、各部门加强建立基层信息直报点,发展基层信息 直报员,遇较大以上突发事件或重要紧急情况,有关 直报点在向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报告的同时及时报 告省政府总值班室。

构建“互联网+”监测预警机制。

构建“互联 网+”全类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鼓励各级政 府及部门,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突发事件信息 监测,并将突发事件预警监测系统纳入当地智慧城 市建设。在现有气象、地震、卫生、防疫、森林灾害等 监测网络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 系难以监测预警的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 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点,利用互 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开展“互联 网+”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形成覆盖各类突发事件 的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风险隐患预测预警水平,提升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获取能力。建立“互联网+”精 细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依据突发事件分类原 则,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依托省、市、县突发 事件预警发布中心,精细化构建各类突发事件监测 预警机制。明确划分四大类及敏感类突发事件“互 联网+”监测预警的主体及其监测预警任务,做到 任务分工清晰不交叉,解决多头监测问题。确立适 用于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互联网+”应用技术及 其应用领域、环节,规范化、标准化制定监测预警流 程及处理机制,形成分类型、精细化、全覆盖的“互 联网+”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

强化信息获取机制。

一是优化信息获取体系。 将“互联网+”信息获取技术融入现有突发事件信 息收集体系,建立涵盖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信息上 报、“互联网+”信息收集以及信息共享等信息收集 体系,拓宽信息渠道,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 二是建立“互联网+”信息获取与监督机制。推广、 加强“互联网+”技术在突发事件信息获取中的应 用,建立精细化的横向与纵向“互联网+”信息获取 与监督机制。横向分类信息监测与获取。根据突发 事件分类原则,细分互联网突发事件信息类型及监 测主体,建立横向的分类信息监测获取机制,各有关 监测主体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组织力量开展日常 互联网信息监测与突发事件首报信息收集与汇总, 如遇重要信息及时向人民政府及上级有关单位报告。纵向多级信息监测与监督。根据属地管理原则, 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信息监测地理范围,建立 纵向多级信息监测获取机制。下级人民政府及有关 单位为互联网信息监测的主体,上级人民政府及有 关单位负责通过信息监测对下级人民政府实行监督 与补充,以此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由下而 上的报告机制所带来的瞒报、漏报等现象。三是建 立网格化基层信息获取机制。对所辖区域进行网格 化划分,明确各网格内信息报告责任人及信息收集 任务,形成全覆盖的基层信息收集网格化管理格局, 从而有效提升基层政府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能力, 跑好信息报告“最先一公里”。

建立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

建立横纵双向信息 共享和联动机制。各级政府要充分调动各部门优势, 整合多方资源,共享数据信息,对突发事件信息收 集、研判、报送、反馈等各环节实现信息共享与联动, 确保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建立应对常规突发事 件的横向信息共享联动机制。针对当前突发事件信 息资源分散在各部门,缺少信息共享与横向传递,造 成信息资源短缺、紧张,信息倒流等情况,并存在多 头监测、资源浪费、准确率低等现象,建立以协调机 构为核心的多部门横向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其中, 突发事件的多部门信息收集、多渠道信息来源、多手 段信息整理与利用,均需要各级政府协调设置具有 足够授权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代表政府发挥协调 功能,为突发事件信息的充分收集与使用提供组织 保证,始终处于第一枢纽的地位。构建应对非常规 突发事件的纵向信息共享联动机制。以扁平化、多 点联动为方向,建立“突发事件现场-事发地区级 人民政府应急办-市级人民政府应急办-省级人 民政府应急办”纵向信息共享联动机制,推进应急 信息扁平化管理,减少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 指挥层次,打造信息传递共享24小时运转的扁平 化平台,缩短信息流转链条,确保信息“快、准、精、 全”,在信息收集、汇总、报送、反馈等方面分秒必争, 实现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创新应急值守与信息督查机制。

强化应急值守 制度。开展应急值守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完善、强 化现有应急值守制度。建立健全“值应合一”机制。 通过规范应急值守工作流程,开展应急值守人员业 务培训,加强应急值守技术设备配置等手段,不断提 升应急值守人员的专业素质,坚决打破“值班不应35 2018 4急、应急不值班”的问题。建立应急信息督查机制。 收到信息首报或获知突发事件线索后,主动核实、跟 踪、督查和催报续报有关信息,再汇总、分析、研判, 尽可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情况并及时报告相关领 导。针对信息倒流问题,建立逆向反馈监督机制,由 政府自上而下督促相关部门加快信息收集、研判和 报告

建立健全考评与奖惩机制。

建立突发事件信息 报告考评机制。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考评机制, 包括界定考评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 的考评方法与指标体系、建立结合年终总结考评、定 期通报以及动态考评等多种考评方式,同时强化考 评结果的应用,为政府系统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能力 提升提供指导方向和目标。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 报告奖惩机制。各级政府应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纳 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并结合突发事件信 息报告考评机制,制定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奖惩办法, 根据考评结果对信息报告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 人给予奖励和表扬;综合突发事件责任部门及所属 行业差异,在不同时间周期内对信息报告工作存在 严重问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和批评;对因迟报、 漏报、瞒报等造成重大损失、重大影响的依法依规严 肃追责。

2.升级强化支撑体系

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一方面,完善人员配备 体系。根据政府系统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需求, 制定各级政府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人员组织体系与配 备标准。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不断优化人员配备方 案,根据不同时期和岗位要求变动,动态化配置人力 资源,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顺利开展。另一 方面,建立人员培训计划。开展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培训,着力提高基层信息收集和信息报送能力。制 定专业化培训方案。制定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方 式多元化、培训对象差异化的专业培训方案,着力提 高基层信息收集能力、值守人员捕捉和研判突发事 件信息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信息报送人员的信 息撰写能力等,为积极防范和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创 造良好条件。提供多元化培训方式。基于培训互动 需求、难易程度以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可采用在线 视频培训、在线系统模拟培训以及线下集中培训相 结合的多元化授课形式。定期实施培训计划。分批 次、滚动式、持续性开展人员培训,根据人员能力与培训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培训计划,不断提升和巩 固培训效果。

构建智慧化信息报送系统。一方面,要做到信 息报送智能化。一是事件类型及级别界定智能化。 结合敏感词库等大数据应用技术以及各类突发事 件分级标准,对当前各类突发事件分级及敏感类事 件判断由人为识别改为人工智能识别,在输入相应 信息后由计算机系统初步判定事件类型及等级。 二是信息编辑智能化。提供统一的信息报告编辑 模板,自动生成报告文件,简化信息编辑,减少信 息编辑时间。三是信息报送形式多样化。在文字 的基础上加大现场图像信息报送力度,增加视频等 信息报送形式,丰富信息报送形式。四是信息报送 智能化。在智能化界定事件类型和级别基础上,结 合事件信息报告流程,由计算机系统智能判断信息 报送对象及是否需要越级上报,减少人为判断失误 以及人为干扰引起的报送滞后等现象。另一方面, 要做到信息报送系统统一化。改变当前各级政府 及有关部门信息报送平台不统一、相互不兼容的现 状。建立兼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信息报送系统 的统一化信息报送平台,避免不同平台间互相切换 带来的重复不便。

提升“互联网+”信息获取技术。扩大信息获 取技术适用范围。开发适应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且 涵盖互联网突发事件及热点话题等内容的舆情监测 系统,改变当前信息监测范围小、监测事件单一的应 用现状。提高信息获取技术准确度。提高互联网信 息监测预警技术的准确性,减少无关信息,提高真实 有效信息比例。增加重要信息的预警推送功能,实 现重要信息智能监测。实现信息获取互联互通。打 通互联网信息获取与预警系统间的阻滞,建立信息 共享清单,统一数据编码,实现省、市、县三级纵向以 及各部门间横向信息的互联互通。 优化硬件设备配置。依据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 作对硬件的需求,升级、优化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的 计算机设备等硬件配置,切实提升数据和信息处理 能力。


Copyright © 新利18彩票 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