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0年12月(第43期)
发布时间:2011-01-01 00:00:00 【 】 浏览:
*大手牵小手,关爱助成长——记图书馆向山区学生赠刊活动
*图书馆顺利完成外文过刊调整工作
*浦江图书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积极开创文献建设新思路——文献资源建设部创新非原版外文书管理模式
*邵宗平教授荣获第二届“SCOPUS寻找青年科学之星新人奖”

大手牵小手,关爱助成长

——记图书馆向山区学生赠刊活动

孩子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可是那些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呢?他们没有富裕的衣食,缺乏充足的精神食粮,他们渴求知识的脸,时刻牵动我们的心,他们的成长怎能被我们遗忘?

图书馆为了让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平等地共享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同时本着“绿色环保,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理念,值此金秋时节,特地组织人力从07、08、09年的期刊中精心挑选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刊物,捐赠给贵州省湄潭县洗马乡中学。所赠刊物合计102种,1508册,价值人民币12916元。

这些期刊都是多年来经过专业人员精心挑选、广大读者热情举荐的高质量期刊,如英语学习、世界知识、体育博览等精品杂志,其知识含量大,涉及面广,通过阅读能拓展中学生的知识面,大大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这些旧期刊通过赠送给偏远山区的孩子,又为期刊找到了更有价值的循环利用渠道,超值发挥了它们的使用价值,体现了当前国家所倡导的走低碳之路的深远意义。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图书馆

图书馆顺利完成外文过刊调整工作

今年江浦逸夫图书馆根据学校整体布局的需要,承担了组织图书馆全馆约5万册外文期刊合订本的整理工作。图书馆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多次到现场考察,认真分析研究调整方案,从功能定位、馆舍布局、书刊架安装到具体上架步骤等,按照合理调配的原则制定了较为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各部门也抽调精干人员共同参与到外文资源调整工作组中来。

此次外文期刊的调整计划是将3万册左右的中文期刊搬迁至其它书库,再将丁家桥馆、药物研究所、基本书库、密集书架等几处的所有英、法、德、日、俄文系列外文过刊进行分类、合并、剔除复本,排列整齐后全部在过刊室上架。面对工作量繁重,技术难题多的工作任务,大家相互协调、知难而上,在劳动强度大、天气热的工作环境里,以高昂的斗志全力投入到对外文过刊进行重新布局、分类、整理、上架的工作中。自2010531日起到1130日历时76个工作日,大家提前完成了所有工作任务。在此期间,逸夫图书馆一直正常开放。在紧张有序的搬迁调整过程中,工作人员们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发扬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发挥团结协作、学习创新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人高度的责任感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目前,外文资源调整工作共计完成了28881册中文期刊合订本的移库工作、搬运了50000余册过刊合订本、完成约29626册英法德过刊、9090册俄文过刊、6430册日文过刊的整理上架工作,并将全文刊和索引刊全部分开排列,剔出3600多本的外文复本。

随着图书馆对外文过刊存放调整工作的宣告完成,江浦逸夫图书馆基本上完成了所有资源的整理工作,馆藏布局呈现出完整性和科学性,极大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信息来源:江浦读者服务部

浦江图书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期末临近,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复习迎考,地理位置优越的浦江图书馆也迎来了大量的读者,座无虚席。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结果,浦江图书馆加强自身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和岗位意识。全体工作人员一方面加大对借阅区域的管理力度,坚持定时、定期检查和清理阅览桌和存包柜,基本杜绝了占座和存包柜私用现象;巡视中一旦发现不文明现象,也及时予以提醒与纠正;另一方面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习惯,以便利读者为调节手段,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使读者“所享大于所想”。

经过不懈地努力,浦江图书馆已然形成井然有序、文明安静、体现人文关怀的怡人环境,为读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浦江图书馆,冬天的寒冷挡不住读者的学习热情,图为阅览区域、书架间、休闲椅上,随处可见的认真学习、安静阅读、轻松愉快地利用图书馆的读者们。

undefined

undefined


信息来源:浦江读者服务部

积极开创文献建设新思路

——文献资源建设部创新非原版外文书管理模式

非原版外文图书由于采购渠道和历史的原因,在图书馆历来作为中文图书进行采购、加工和流通管理。非原版外文图书包括影印图书和中国人所著的英文图书,其中影印图书是指国内出版社购买了国外西文图书的影印出版权而出版的西文图书;中国人所著英文图书是指版权归中国出版社所有,著者为中国人并且在中国发行的英文图书。这两类图书由于价格低廉、出版速度快等优点,出版的数量越来越大,学科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图书馆购买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从阅读对象来看,这类图书的读者群是阅读外文图书的用户,所以应该采取与原版外文图书同样的管理模式。

改变这类图书的加工和管理模式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它的采购渠道、经费、文献类型三者之间需要相应的统一,一旦改变加工管理模式就会对操作程序产生很大影响,给传统的工作带来一系列困难。文献资源建设部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读者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将这类图书作为外文书加工管理的模式。参照影印图书的加工规则和中国人所著英文图书的理论研究,在调查了国内多所高校图书馆的基础上,并结合我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非原版外文图书的加工规则和管理模式,在不改变采购渠道和验收方式的前提下,将我馆购买的所有非原版外文图书改变编目模式、文献类型、典藏地点,改变了这类图书原本隐藏在大量的中文书中犹如石沉大海、难以被读者发现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它们的利用率,同时也拓展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思路。

信息来源:文献资源建设部

2010-12-20

邵宗平教授荣获第二届“SCOPUS寻找青年科学之星新人奖”

12月15日,第二届“SCOPUS寻找青年科学之星”活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我校化工学院邵宗平教授,获得材料科学领域(含纳米科学)“SCOPUS青年科学之星新人奖”。

今年的评选活动在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气候变化科学、材料科学(含纳米科学)5个学科领域分别进行,近500名符合条件的青年科研人员报名参加了今年的活动,参赛人员多数来自于985、211工程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院所和其它知名科研机构。其中材料科学领域共评选出1名成就奖,2名成长奖,8名新人奖,我校邵宗平教授是其中之一。

“SCOPUS寻找青年科学之星”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基于坚实证据的青年科学人才评选活动,第二届于2010年9月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青联主办,《科学新闻》杂志社与爱思唯尔(Elsevier)共同承办,每年一届。活动旨在为科研新人展示学术成就和科研实力提供平台,助推有卓越表现的青年科研人员发展,并借此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研发企业不断发掘新人、培养杰出人才。

该活动是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少有的针对青年科学家所设置的奖项,是严格的、基于坚实证据的评选活动。该活动通过“个人H指数”、“代表作相对引用水平”和“代表作国际影响力”3个指标,按照4:5:1的权重,对不满40岁的青年科学家进行评价。这3个指标不仅仅以发了多少文章衡量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看其引用数,而是将其放在一个公平、公正和开放的环境中去,利用相对指标,给参评的科学家一个更准备的位置。这一结果将成为科研决策和科研经费分布的重要依据之一。

邵宗平教授科研简介:

1995年开始就从事混合导体研究,开发的BSCF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材料已成为国际上热门的透氧膜材料。2002年起开始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开发的BSCF 阴极材料已成为目前经典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针对节能减排,2005年来主要的研究领域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目前主持973子课题、863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基金,与澳方教授合作申请的Austrilia Research Council 科研基金,及韩国三星集团的横向合作项目等。至今发表SCI 收录论文150余篇(见发表文章列表), 其中近5年内发表影响因子3.0以上论文有58篇(以2009年度影响因子为准),至今在Nature 杂志上发表论文2篇(均为第一作者),论文总被SCI引用2200多次, 其中他引1400多次,单篇论文最高SCI引用525次(他引447次) ,近五年内所有论文被SCI 他引1400多次。2005年归国后以国内工作为基础至今发表SCI 收录论文近120篇,其中以通讯联系人身份发表在国际膜科学上的论文J.Mem.Sci.2007, 291, 148-156.和J.Mem.Sci.2007,306, 318-328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分别评为2007年度和2008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

相关报道详见:(链接已失效)

信息来源:文献资源建设部

2010-12-23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