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利18彩票 本科生经典名著研读计划推荐书目(五)•思想之魂
发布时间:2016-03-01 16:01:13 【 】 浏览:

《中国人史纲》,柏杨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新模范马路图书馆、逸夫图书馆第三借阅室,K22/10019/(CD)、K22/10019-2/(CD)

本书完成于监狱之中,以世纪为经,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20世纪初;以事件为纬,内容涵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篇幅浩大,文字流畅生动,结构精练紧凑。柏杨的史观以“人”为中心,自称是平民著史、狱中著史,“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所以取名《中国人史纲》,重点在“人”。柏杨一生经历坎坷,因有大苦难,所以有大愤懑与大悲悯,这种情怀始终激荡在文字里,才使得柏杨作品的魅力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稍有减衰。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著,武汉出版社2012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图书馆第三借阅室、文科图书馆、新模范马路图书馆,K25/10035

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陈寅恪的最后20年》,陆键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图书馆第三借阅室、文科图书馆,K825.81/10027

本书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它的出版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寅恪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其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历史研究:插图本》,[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图书馆第三借阅室、文科图书馆、新模范马路图书馆,K0/10001

英国著名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名著《历史研究》已为读者所熟悉,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已出版的《历史研究》有所不同。它收入了支撑作者论点的大量历史例证,保留了更多细节。同时,作为第一部插图本,配合文字说明的各个插图(共计90幅彩图,400多幅黑白串文图)赋予了本书新的内容。图片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效果,而且能传递大量文字所无法充分表达的信息。汤因比在本书中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诸多文明的成长、碰撞、融合的历程,在这一令人着迷的历史画卷中,作者以其博大精深的历史学知识和哲学睿智为读者带来了吸收知识和进行思考的快乐。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