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南工NAVIGATION

〔中国教育报〕10年来,江苏高校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发展水平—— 为“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创新动力

时间:2022-07-29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摄影: 编辑:李东志 上传:

■教育这十年·地方经验

10年来,江苏高校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增加3.1万人,截至2021年底为9.2万人,比2012年增长50.8%;共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61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51项、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573项;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20家,较10年前增长近2倍……一串令人振奋的数字,是江苏近10年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绩单”。

“围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江苏省教育厅和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不断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打造高规格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高校创新策源力显著增强,高价值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

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每年11月底,南京、苏州、徐州、连云港等地水稻收获后,南京农业大学30多名教师及100多名研究生就会马不停蹄地赶到三亚,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再繁育一季水稻,到第二年4月底,这里收获的种子又将被带回江苏各地,准备5月的播种。

“每年11月飞去海南,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江苏,我们的团队就像迁徙的候鸟一样。”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说,农业科技创新事关重大,学校扎根基础研究,实施农业生物全基因组编辑、农业生物“干细胞”等计划,推动农业科技领域迭代式关键研究,抢占基础研究制高点,突破农业科技前沿“无人区”。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抢占基础研究制高点,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激烈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十三五”以来,江苏高校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和支持,目前全省高校建有各类科研基地(平台)7000余个。

“10年来,我们不断推动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为载人航天、南水北调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改善民生和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科学基础。”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表示,一直以来,江苏省教育厅支持有关高校依托所参与组建的重大基础研究平台,积极探索原创性科学问题,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在火星车“祝融号”上搭载了6种有效载荷,其中,表面磁场探测仪就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乔东海团队共同完成的。

“这是一个把基础科研和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典范。我们在探测仪的研制上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对象,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乔东海告诉记者,历时6年,团队多次在苏州北京之间往返,与合作单位一起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电子学单元的研制、生产、管理、保障、地面测试、发射场测试等多项科研任务。

“新利18官方下载 是第一资源。强化原始创新能力,离不开优秀的科研人才。”徐子敏表示,10年来,江苏大力实施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特聘教授计划”等人才工程,着力构建国家、省、校三级人才结构体系。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江苏高校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9.2万人,比2012年增加3.1万人,增长50.8%;拥有两院院士79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800余人,高层次人才总数约占全国高校10%,一大批优秀青年科学家和高水平团队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承担了大量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

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正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人们乐于畅想未来的种种可能。未来网络将会有什么变化?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东南大学教授、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科研团队,首创了光子太赫兹光纤一体融合的实时传输架构,完成光子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实验系统的研制,也打破此前全球公开报道的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

“我们将瞄准未来移动通信方向,不断突破6G芯片‘卡脖子’问题。”尤肖虎介绍,太赫兹无线通信被普遍认为是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满足未来6G全息通信、元宇宙等新型应用需求。

近年来,江苏高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国家急需和行业产业重大需求,围绕科学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针对行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在科研创新与产出、社会服务与贡献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从事天文工作超6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方成主持研制成我国第一座塔式太阳望远镜,也亲眼见证了我国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文领域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科技事业提供了很大支持,我们搞科学研究的更应该精益求精,研究世界前沿科技领域,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方成介绍,“羲和号”卫星实现了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观测,对研究太阳低层大气动力学和太阳爆发物理机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10年来,江苏始终聚焦科技攻关能力提升,全面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徐子敏表示,近10年来,江苏高校科技经费投入快速增长,累计获得科技经费总额1880亿元。2021年,江苏高校获得科技经费285.49亿元,是2012年的121.14亿元的2.4倍。

2012年,江苏正式启动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党的十八大以来,获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3个,建成国家、省、校三级高校协同创新体系,重大技术协同攻关成果不断涌现,制定国家、行业等标准2000多项,突破重大理论、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1147个,开辟新领域和新方向300多个。

让“科技之花”转化为“产业之果”

走进新利18彩票 的“绿色化工实验室”,两台金属圆筒被不同装备连接,圆筒之下,酱油色的污水样本和处理后的透明液体形成了鲜明对比。“看!我们的‘废水’养的金鱼比自来水养的金鱼还要有生命力。”新利18彩票 校长乔旭教授和他的团队向记者演示,一瓶酱油色污水如何经过实验装置处理后,变为可以养鱼的纯净水。

“科研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才能释放科技势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利18彩票 校长乔旭介绍,“作为化工学科领域的省属高校,学校责无旁贷,要把课程从教室延伸到工厂、车间,解决实际问题,打破化工产业发展的瓶颈。”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高校专利转让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江苏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导向,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0年来,我们持续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把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徐子敏说。

1954年出生的苗春生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如果气象信息服务做得精准及时,采取的措施到位,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损失,经济效益可观。”在他看来,气象服务工作具备广阔的服务前景和市场价值。2020年8月,强台风“巴威”登陆我国辽东半岛东侧,通过一系列专业测算,苗春生团队得出了台风登陆半小时后的减弱程度等关键数据,一晚上就帮助企业减少损失375万多元。目前,苗春生团队提供的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已与我国沿海地区85%的海上风电场展开合作。

为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江苏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支持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和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资产经营公司、技术转移中心、地方研究院等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据统计,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高校技术交易合同成交数和成交额分别从2017年的18661项、82.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009项、124.81亿元;累计成交约11万项,成交额539.55亿元。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进一步畅通,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进一步提升,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注入创新动力。

“面向未来,江苏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创新型国家、省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葛道凯说。

2022年7月23日《中国教育报》第01版: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7/23/content_612473.htm?div=-1

媒体南工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