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NAVIGATION

甲醇转化研究进展

时间:2018-12-14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

主讲人:刘中民 院士

时间:2018年12月15日9:00

地点: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五楼报告厅(260人)

主讲人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应用催化研究。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合作完成了多项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完成了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工业性试验及首次工业化,DMTO技术已实现技术实施许可1400万吨烯烃/年,已投产700多万吨烯烃/年;完成了世界首套1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促进了我国新兴煤制大宗化学品和清洁燃料产业的发展。发表论文2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200多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中国催化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及AIChE专业成就奖等多项个人奖励。

主要内容:甲醇是C1化工的基础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在我国已经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其转化利用不仅涉及C1化工的健康发展,也为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协调发展与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甲醇制烯烃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甲醇分子高度活泼,且不含碳碳键。甲醇的转化反应不仅涉及第一个碳碳键产生和演化的基础科学原理;同时,反应可能途径极多,构成了复杂的反应网络体系,特定反应途径的选择催化原理的认识是实现技术突破的前提。世界首次工业化已经于2010年实现,又一次引发了研究者对该催化反应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新热潮。在反应机理方面,以烃池(HCP)为活性中间物种的间接机理被广泛接受,同时也认识到直接烷基化机理一直同时存在且难以避免;烃池物种随着分子筛笼空间结构的变化或约束呈现出多样性,决定着产物的选择性,促进了对传统的形状选择性效应的再认识;反应诱导期及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也似乎找到了;第一个C-C键形成的过程也通过设计实验得到了直接的观测等。在催化新材料方面,SAPO-34的合成方法已经由初期的几种发展到了几十种。这些基础研究及新材料的探索成果必然促进新一代技术的诞生和相关技术的发展。
本报告基于作者所在团队的研究积累和国内外发展,重点针对甲醇制低碳烯烃,甲醇制丙烯,甲醇(甲苯)制PX,二甲醚羰基化等反应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主办单位: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术活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