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正文

外语学院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学生指导老师制度取得成效

  • 阅读次数:
  • 添加时间: 2012-11-12
  • 发布:管理员

11月9日下午,外语学院在逸夫图书馆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2011-2012学年优秀学生指导老师表彰大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明教授、副校长张进明教授、人事处副处长史锡年、教务处副处长刘沫、宣传部副部长陶然、学生处副处长张涛、外语学院党政全体领导出席会议,英语系、日语系、德语系全体老师、12级全体新生和浦日语1002班同学参加了会议。外语学院党委书记张健主持会议。
本着创新学生培养体系,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外语学院于09年3月成立了学生学涯规划与学业辅导服务中心,聘请了15位优秀骨干教师担任08级学生指导老师。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10年6月,学院正式制定出台了《外国语学院学生发展指导老师工作实施意见》(南工外 2010 8号),将指导老师制全面向1-3年级学生全面推开。《意见》明确界定了指导老师工作的内容、实施方式和激励保障制度。 为了保证该项工作顺利推进,尹富林院长、张健书记在会议上多次强调指导老师制度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副书记潘运军带领辅导员到各系调研指导工作开展。11年10月,学院召开2010-2011学年优秀指导老师表彰总结会议,总结经验,表彰优秀,为进一步完善指导老师制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上个学年,各专业共有30位老师参与到学生指导工作中,占各专业教师总数90.9%,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大部分老师都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或其他方式交流、联系和指导,指导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内容主要集中个人发展和专业学习、专业发展,而这些内容正是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重要需求。调查发现,指导老师制度的实行给予学生最大收获排在前三位依次是个人发展方向的明确、学习方法的改善以及体会到老师的关心。这充分体现了指导老师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另外,也有极少数学生通过指导,明确了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改善了人际交往。通过指导老师制等全面育人平台的打造,学生的学习认知比较明确明晰,其中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学习目标不太明确或不明确的只占9.5%;而且有85.47%的学生认识到个人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是激励勤奋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在对待专业方面,绝大部分人能够接受自己的专业,只有8.66%的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调查中,33.79%学生认为学习效率比较高或很高,近60%的学生觉得学习效率不错,只有6.43%的学生觉得学习效率比较低或很低。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只有7.82%的学生认为比较少的掌握或完全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在表彰会上,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潘运军作了工作总结。尹富林院长宣读了表彰决定,授予朱健敏、杨洪俊等十二位老师“优秀学生指导老师”荣誉称号。主席台各位领导为获奖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指导老师代表朱健敏和受指导学生代表日语1001王赛华分别发言。外语学院副院长鲍贵宣读了2012级新生和刚从浦江学院回来的浦日1002班指导老师安排名单。
最后,副校长张进明教授、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明教授分别讲话。张进明副校长首先感谢各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付出,并也表达了对指导老师和学生亲密关系的羡慕之情。张校长指出,在世界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要进行相应改革。而学生指导老师制度将对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张校长在介绍了“课堂翻转”这一最新的教学方式后,希望指导老师紧跟世界教育革命,加强课堂指导。张校长也以自己身边的事例,殷切希望在座的学生要主动和老师交朋友。他还从目标成就未来,态度决定高度,时间管理决定成败等三个方面,勉励同学们要树立清晰、明确、具体的目标,端正态度,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
高书记在讲话中肯定了三年来外语学院学生指导老师工作日趋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高书记认为,学生指导老师制是一种教育管理创新,它既解决了招生规模扩大和新校区办学后师生关系疏远的矛盾,又丰富了全员育人的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老师了解了学生,学生得到了收益,学风、校风得到了改善。高书记还希望指导老师要了解大学生个性特征和成长规律,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断促进学生指导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