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群工作> 基层动态> 正文
我院党委书记陈晨子在《新华日报》发表党史学习文章
阅读次数:发布时间:2021-06-08

6月8日,《新华日报》(第12版)发表了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晨子的文章《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培养工作的现实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党的早期组织和早期领导人,在各种资源极其匮乏的历史条件下,竭尽所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和青年人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党早期的青年培养工作富有战略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对于百年之后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指导意义。

以青年的时代使命为逻辑起点,坚持“党管青年”。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和时代使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就是百年前青年的时代使命。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正值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空前严峻,党的早期创始人将培养中国革命生力军的目光放在了青年身上,陈独秀、李大钊率先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号召青年求得思想上的解放。为进一步引导青年投身革命斗争,1920年起,各地党的早期组织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将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更名“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不少地方党的早期组织主要创始人同时担任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例如毛泽东、俞秀松、高君宇、张太雷、谭平山等同志,他们积极引导先进青年加入团组织,至1922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团员人数已发展至约5000人,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出席并指导了大会。1923年召开的团二大进一步明确了党团关系,实际上确立了“党管青年”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百年前还是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将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这一战略定位从未改变,青年必须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从未改变。2017年,党中央制定出台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构建了我国青年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并再次强调了坚持“党管青年”这项一以贯之的工作原则,因此,广大青年工作者要始终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起点,坚持思想引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没有理论的坚定就没有政治的坚定。五四运动前,尽管中国共产党尚未正式成立,但党的早期青年骨干无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和指引下,投身实现民族复兴的革命实践中,他们在学习、研究、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作为革命工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邓中夏、周恩来、王烬美、邓恩铭、恽代英等党的早期领导人都具备非常高的思想理论水平,他们在各自家乡创办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组建了专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青年团体,《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觉悟》等刊物均以青年群体为主要读者,比较全面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青年群体的思想发生转化,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这样集中的介绍外国的一种思想,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极为罕见。理论上的坚定,进一步坚定了进步青年的政治信仰和救国救民的人生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党的指导思想始终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遵循,引领了一代代青年学习进步思想、坚定人生航向。青年工作要想真正赢得青年,就必须始终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引领青年,教育引导青年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帮助青年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的信念和信心,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以投身运动为实践起点,坚持知行合一。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只有当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五四运动才取得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后胜利。1920年李大钊同志在《知识阶级的胜利》中强调“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做民众的先驱,民众做知识阶级的后盾”。这一时期党的早期组织对青年培养的重要方式是,一方面通过工人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一方面组织青年深入工厂,发动工人运动,创办各种劳动补习学校,在实际斗争中磨炼青年、增长才干。随着各地工会的相继成立,工人运动的有组织发展,共产党人和青年知识分子在领导和加入工人运动的实际斗争中,既传播马克思主义,也在思想情感上发生着深刻变化,逐步锻炼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变革的重要理论基石,广大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也符合青年成长特点及教育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他鼓励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主动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实践锻炼中培养青年的理念和思路,为青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方式。

以联系青年为重要支撑,坚持辐射传承。在党的创立时期,早期青年团组织积极培养志同道合的新青年加入团组织,进而向党组织输送优秀人才,成为党和青年群众的桥梁纽带。例如,上海青年团组织设立“外国语学社”,培养和输送进步青年赴苏俄学习,他们中的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等同志后来成为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人。长沙青年团组织是毛泽东同志主持筹建的,他在新民学会等社团中发展团员,强调要找“真同志”,先后入团的郭亮、夏曦、陈子博、彭平之等,后来都成为坚定的共产党员,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广州青年团组织创办了《广东群报》,将其作为团结教育青年的阵地。在党的领导下,青年团组织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坚定的革命意志,组织发动各界青年和广大工农投入斗争,政治影响进一步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凝聚青年人心、汇聚青年力量,做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党的青年培养工作也可以积极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功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不断保持和增强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团结带领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百年中国共产党青春正好、风华正茂。广大青年工作者必须始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守赤子之心,带着青春的智慧与活力,继续做好青年培养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2021年6月8日《新华日报》(第12版)http://xh.xhby.net/pad/con/202106/08/content_932188.html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