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南工人物>> 正文

[通讯]传道授业“有一套” ——记校第十四届“师德十佳”、食品与轻工学院江凌老师

时间:2021-09-08 来源: 作者:朱琳 摄影: 编辑:邓晓容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方法总比困难多”,在课堂教学中,食品学院江凌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围着学生的兴趣点在转;“有目标的行进就不怕到不了远方”,在育人实践中,江凌老师总是费尽心思地以学生的发展来谋划。11年教书育人,学生的口碑就是他的丰功碑,上过课的学生都说“江老师为他们留下了最深刻的课堂体验”;课题组的学生表示“江老师是他们严格而温暖的导师”;不少学生们评价“江老师是他们成长发展最忠实的掌舵人”。11年兢兢业业工作,荣誉薄里记下了他耀眼的成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4/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优秀专业学位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校名师名导百人计划入选者、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日前,江凌老师又喜获校第十四届“师德十佳”称号。

上课有趣:他让学生当老师

“上课很有趣,很有魅力”,学生对江凌老师课堂的评价不谋而合。即便过去了三年多,食品学院研究生张芝琳仍然记得大二上江老师《生物化学》课时特别的互动环节:江老师会让每位同学写下他上课的缺点,并给意见最中肯的同学发放小零食作为奖励。研究生戴子捷一年前保研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江老师,他说,江老师在课堂上会插播一些全球该领域排名前十高校的教学视频,“为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他还经常给自己上课录视频,课后反复研究。”对食品1901班陈时来来说,太多的记忆都留给了江老师的一句话——“上课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事,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老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教学十年以来,食品学院江凌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不断研究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模式,保证板书图文并茂、广泛搜罗有趣的视频资料、请学生来解读知识点、给学生拍视频……在不断尝试完善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江凌慢慢把学生“请上台”,学生也渐渐将知识“记在心”。

陈时来记得他上台讲的是“人体代谢途径”章节的知识点。当时江老师提前一堂课播放了一个国外的视频课程,视频虽然将代谢的途径有趣地展示了出来,但毕竟是全英文,又有很多专业名词,看起来有趣,讲起来不易,这让陈时来着实花了一些功夫准备讲课。通篇翻译过后,陈时来对其中讲到的每个知识点进行了扩展阅读,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着被江老师消了音的视频进行反复讲解练习。“就如同电影配音大赛似的,来来回回的几次,我算是基本掌握了。”陈时来的讲解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他本人除了收获了更扎实的知识外,还惊喜地收到江老师送的小礼物——《海明威的猫》,后来他又参与了一次讲解,这次收到的礼物是江老师公司特制的功能性糖。“上台讲让我深化了知识点,收到的科普读物让我拓宽了视野,那块糖又激发了我对研究的兴趣。”结课后,陈时来还进了江老师实验室,跟着江老师做起了大创项目。

学生走上讲台时,江凌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给学生录讲课视频,他觉得把视频发给学生一方面便于核对纠正,一方面让学生有被重视、被尊重的仪式感。“让学生当老师,不只是让他们走上讲台,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多年来,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打分中,江凌老师的课经常名列学院第一,位居全校前25%。

指导有方:他把网络变阵地

课堂之外,江凌还有更大的“江湖”。2020年6月,江凌创办了“生化江湖”微信公众号。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戴子捷已经在这里输出了近30篇评论性文章,占了平台文章总数的近六分之一。江凌说这是他管理和展示课题组成绩的重要平台,戴子捷认为它更像是同门们畅游学术的天地、催化成长的平台。

2020年8月,刚进课题组的戴子捷欣闻课题组有个自己的公众号,大家可以就平时阅读的高水平论文进行述评,向公众号投稿,所投稿件还将计入自己的学年考核,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投稿。结合江老师对课题组学生“每人一周一篇论文综述、每两周开一次组会汇报”的要求,戴子捷快马加鞭用4天时间完成了第一篇评论性文章。不料,戴子捷的文章并没有被采用,他意识到,原来感兴趣的人不止他一个,他还需要更努力、更勤奋。为了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进一步地为实验和写文章打好基础,江凌制定了完备而严格的公众号审稿流程。“学生提交稿件后,课题组老师进行初审,我会最终把关,对于入选的稿件,我们还会在最后进行点评。”江凌算了一下,目前平台的中稿率大概是十分之一,同学们也为能够成为这“十分之一”而努力着。

在严苛用稿的鞭笞下,情况渐渐发生变化。首篇投稿受挫后,戴子捷连中10篇,越写越顺、越写越快,眼界也不断开阔起来,特别是做实验时,有了更多的优化路径,能够熟练而多角度地变换实验视角,实验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江老师告诉过我们,不能忙三年毕业了就完事,而应该给自己留下点什么,给学弟学妹们留下点什么。”因此,为“生化江湖”做出自己的努力,成为戴子捷的使命,他也一直为之奋斗着。

学习有用:他以需求为大纲

面向学生的知识渴求,还要面向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是江凌一以贯之的使命。2010年博士后出站后,江凌留校进入食品学院工作,他的研究方向也从工业产品转移到食品健康领域。当下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江凌就研发制备一些食品功能糖,既满足糖尿病患者对糖的需求,又满足其身体健康的需求;随着健康生活和绿色饮食观念的盛行,江凌又开发研制功能性益生菌。为了让学生们也能树立“为社会服务,对发展有用”的理念,江凌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坚持面向社会需求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大二上学期,食品学院王鑫龙同学一边上着《生物化学》课,一边跟着江老师做起了大创。江老师从自己正在开展的项目中挑出一个选题,带着王鑫龙和另外两位同学做起了食品检测仪的研究。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王鑫龙补了很多课外知识,江老师课题组的师兄们成了他的“小老师”,实验室成为他的“第二课堂”。

经过强化学习,王鑫龙还被江凌推荐,陆续参加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汇创青春互联网+文化创意作品大赛、学校创新杯、i创杯等多项大赛。今年5月份,正式比赛前一周,江凌在学院模拟了一个比赛场景,邀请了课题组多位老师担任评委,对他们进行赛前指导。

最终,王鑫龙团队在30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他第一时间给江凌老师打了个电话。在学习、备赛、生活的很多时候,江老师常常要比参赛学生本人还要上心。“除了在科研方面给我们思路的启发和引导,江老师还经常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到了上海后,江老师多次打电话给我们,反复确认大家的安全,不断鼓励我们要自信。”王鑫龙说道。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