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中国网〕南工大学子三下乡:读经典、走路线、传精神

时间:2022-09-13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胜娇、许英繁 摄影: 编辑:韩子旭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为带领青年学生切实感悟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今年暑期新利18彩票 法政学院开展了“读经典、走路线、传精神”暑期社会实践,6个小分队分别赴南通、扬州、南京、徐州4个城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品读文学经典,邂逅生态文明

实践前期,团队成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读书交流会,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发展史研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瓦尔登湖》《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读本》等经典书籍,学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感受党领导下绿色发展的宏伟图景。此外,实践团成员分享心得体会,讲述身边的生态故事,从经典中感受生态发展变迁,凝结奋发前进的力量,以读为“始”,植理念,聚共识,开启此次实践之旅。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读交流书会 秦泽文 摄

追寻生态足迹,逐梦青山绿水间

实践团30位成员分成6个小分队,以“读”为依托,分赴南通、扬州、南京、徐州四个城市的六个地点进行深入走访调研,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足迹,体悟当地生态巨变。成员们每到一处都认真参观、聆听讲解、拍摄记录。

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这里从“塔吊林立”到“风景秀丽”、从“临江”到“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一位当地的居民感慨道:“从前污染严重的滨江公园,变成了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城市景点,现在的生活感到非常幸福。”在这里,“生态优先”的理念彰显在各个角落、落实到了每个细节。

实践团队来到南通博物苑。 许英繁 供图

凝聚创新合力,助力生态发展。7月25日,南京小分队来到了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成员们就生态治理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与负责人展开讨论,这场充分的交流为成员们还原了生态保护工作现状,深切感悟到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持的坚定力量。

饮水思源-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扬州小分队来到了江都水利枢纽。成员们在历史厅和工程展厅详尽的了解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和宏伟蓝图,体验了基地具有“源头”特色的水情教育,感悟习近平总书记节约用水的讲话精神,树立起水生态意识。

扬州小分队来到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许英繁 供图

“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小分队将目光聚集到徐州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成员们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了潘安湖这个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四位一体”采煤坍陷地综合治理模式让潘安湖这个采煤塌陷区,经过生态修复、景观构建,已经变成著名的湿地景区,也为全国的采煤塌陷区整治提供了有益经验。潘安湖专业讲解员王肖老师说道:“现在来到潘安湖的游客很难想象十余年前,这里是一块满目疮痍、不堪入目的塌陷区。”这充分证明了潘安湖的华丽转变,为“绿水青山”生态价值转变为“金山银山”经济价值寻找到一条现实路径,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徐州小分队云参观潘安湖生态湿地公园。 秦泽文 供图

传播生态理念,共护绿色家园

实践团以“读经典”、“走路线”两个阶段所学所悟所思为依托,团队成员集思广益,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向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实践团同学制作了《总书记的生态足迹·追寻》系列微视频,得到了线上线下2000余次的阅读量。与此同时,法学2003班陈胜娇等同学将实践团队的实践路线剪辑成动态足迹视频,可以更清晰直观地观看社会实践的详细介绍,记录下他们在美丽江苏大地上留下的绿色脚印。

实践团队进社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陈胜娇 摄

新利18彩票 法政学院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广大青年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青年学生要承担起这份时代使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生力量,助力生态文明持续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陈胜娇 许英繁)

2022年9月7日《中国网》:http://guoqing.china.com.cn/2022-09/07/content_78409064.htm?f=pad&a=true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