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专题采访我校“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建设情况

时间:2010-09-06 来源: 作者:党委宣传部 摄影:钱澄 王启兵 编辑:王启兵 上传:王启兵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近几年来,南京市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央电视台为此专程来宁就南京市科技产学研合作带动城市发展的情况进行采访。我校作为地方高校较早较好地整合和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将科技转化为有效生产力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高校,尤其是与南京高新区合作共建“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计划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荐,9月2日--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奔赴我校对校长欧阳平凯院士,“三创”人才、环境学院院长徐炎华教授进行了专访。

央视记者抵达我校后,首先赶至江浦校区国家生化工程中心,听取了校长欧阳平凯院士关于我校实施“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计划的背景与理念的介绍,并重点听取了我校学科型公司的创建情况。央视记者就“三创”领军人才如何转换教授与老总的双重身份”、“科研如何反哺教学”、“科研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否促使学术研究更为功利化”等问题采访了欧阳校长。欧阳校长从国内外大学的历史发展及西方大学创建之初的中心任务到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及南工大发展的愿景娓娓道来,突出强调了“三创”载体作为工大的特色,有效地实现了政产学研金的结合,尤其是领军人才的到来加快了我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而学科型公司更是通过添置实验室仪器设备、吸纳学生参与实习与实践、录用毕业生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随后,记者在科技创新大楼17楼中心采访了我校环境学科带头人、“三创”人才之一、环境学院院长徐炎华教授,并实地拍摄了徐炎华教授指导学生做实验、给学生授课及其团队进行学术研讨活动等场景。央视记者就如何做好学者型的企业家、其学科型公司怎样反哺教学、如何进行循环经济建设及其取得了怎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问题采访了徐教授。徐院长一一翔实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简要介绍了近几年组织带领团队,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创新资源和高新区良好的创业条件,面向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关键需求,重点围绕化工行业难处理复杂废水、化工有毒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农药化工废弃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等重大技术难题开展自主研发,在促进环保技术进步,化工行业健康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据悉,央视此次采访将在CCTV-1新闻联播中播出。 (来自党委宣传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