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m. Chem. Soc.报道安众福教授课题组有机磷光新成果

时间:2018-08-31 来源: 作者: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先进材料研究院) 摄影: 编辑: 上传:赵蕾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近年来,通过三线态电子辐射跃迁产生的有机磷光凭借其长发光寿命、高量子产率和大斯托克斯位移,在光电和生物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目前,实现有机磷光主要有两个思路,一是通过引入芳香羰基、杂原子或重原子增加自旋轨道耦合,二是通过晶体工程、主客体掺杂、构建金属有机框架等方法抑制三线态激子的非辐射跃迁。基于这两种理念,研究人员在延长磷光材料的发光寿命、提高其发光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然而,由于较弱的自旋轨道耦合和较快的非辐射衰减,实现兼具长寿命和高效率发光特性的长余辉材料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近日,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先进材料研究院)黄维院士和安众福教授课题组通过三聚氰胺与芳香羧酸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超分子框架结构,在室温条件下获得兼具长寿命和高效率的有机长余辉材料,其发光寿命长达1.91 s,磷光量子产率高达24.3%。自组装过程中形成的多重分子间相互作用为分子建立了很强的刚性环境,将分子牢牢地锁在三维网络结构中,在有效限制三线态激子非辐射衰减的同时,促进系间窜越。此外,该材料成功应用于黑暗条件下的二维码识别。

相关工作以 “Simultaneously Enhancing Efficiency and Lifetime of Ultralong Organic Phosphorescence Materials by Molecular Self-Assembly” 为题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J. Am. Chem. Soc.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边丽芳与史慧芳副教授,马会利副教授等参与了此项研究。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8b03867

作者: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先进材料研究院);审核:王建浦


J. Am. Chem. Soc.报道安众福教授课题组有机磷光新成果1.jpg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