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报道我校陈苏教授实验室微流控纺丝成果

时间:2018-11-03 来源:化工学院 作者:武观 摄影: 编辑: 上传:邓晓容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构筑智能柔性可穿戴材料是当今先进材料研究热点之一。在此领域中制备同时具有高柔性、高导电性、高电化学活性的纳米复合纤维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基此,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陈苏教授和武观老师在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及重点实验室基金的资助下,通过微流体纺丝技术在二维黑磷片层原位桥接一维碳纳米管,使得黑磷具有较大的离子扩散通道,创制出黑磷微纳复合纤维无纺布电极材料,此材料具备高导电性、高能量密度、优异柔性超级电容器功能。日前,该工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获得评阅人好评。 “Microfluidic-spinning construction of black phosphorus-hybrid microfibres for non-woven fabrics toward a high energy density flexible supercapacitor, 2018, 9: 457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6914-7)。

智能可穿戴设备全球市场年产值约为280亿美元,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该成果提升了在微流控受限空间下构筑一维纳微纤维储能穿戴材料认知水平,可望在LEDs、智能手环、柔性显示器等可穿戴领域获得应用,标志了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工学院在微流控领域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武观;单位:化工学院;审核:弋鹏


neo 11.jpg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