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2016年3月 第一期 海外高端人才--陈虹宇教授专访
阅读次数:添加时间:2016/04/01 发布:管理员

陈虹宇教授,1976年7月生于浙江,1993-199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并获得本科学位,1998-2004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5-2006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2006年,陈教授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助理教授开始独立研究工作,在短短的四年半后便以出色的成绩晋升副教授并拿到了终身教授职位;此后历任化学系副主任,数理学院助理院长,数理学院副院长,后任理学部副部长,分管研究事务;2015年底正式加入新利18彩票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及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化学制造研究部,并主要参与组建南工先进化学制造研究院(Institute of Advanced Synthesis, IAS)。
在学术上,陈教授着重研究纳米结构的合成与机理。他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十几种新型纳米结构的合成路线,并提出了新颖的机理。在若干方向上他们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纳米颗粒在胶体溶液里的组装;聚合物和纳米颗粒的共组装;双面纳米颗粒的合成;手性纳米结构的形成及机制;纳米圈的合成及其主动的构型转变;核壳及空心结构的合成。在独立工作的9年里,陈教授以通讯作者发表的高水平文章(影响因子大于10)就有30多篇,总引用数4600多次,H指数38。


访谈实录:

PART I载誉而归 乘风破浪

问:是什么促使您放弃已有的国外职位加入南工?

答:本身我很早就立志归国,但是一直处于待定未归状态。此次加入南工原因在于:首先,我归国希望找到一个好的平台来发展,而南工在场地和仪器的硬件条件上,以及优秀的科研团队对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另外,黄维校长对于国外人才的关注度较高,以及罗德平教授与我在南洋理工八年的合作情谊这些综合因素促使我加入了南工。

问:归国以后,目前您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上,主要遇到了什么问题或挑战?

答:主要对国内的一些运行体制都不太熟悉。从IAS的组建来看面临了很多体制方面的问题,例如,在招生上,目前师资已经到位,但是学生很有可能要到明年的9月才能到位,招生具有严重的滞后性,怎样能够在短期有大量的研究生进入IAS对该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在招生这个问题上,黄维校长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度和帮助,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实验室建设也是一大问题,从实验室的建设到装修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建设时间周期长,这与科学家需要即刻进行实验的迫切性相矛盾;另外,越高端的科研层次就越需要更广阔的实验空间,IAS成立初期的实验室配套还需要进一步统筹安排。

问:您来南工将有些什么打算或计划?

答:之前我的科研工作一直比较注重基础研究,现在我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原来我带了一个较大的科研团队也有一些比较出色的基础研究成果,基础研究会继续抓,同时希望能够有所转变,将基础研究转化为生产力,将应用这块做好。

在管理方面,希望能够做好学生的科研和能力双重培养;在人才团队管理上,希望能够协作罗德平教授把IAS打造成一个高效运作的团队,在IAS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养成老师自我施压、主动工作、主动科研的习惯。

PART II专注教学 潜心科研

问:您的教育经历对您有些什么影响呢?

答:中科大给我的感觉是人人都很努力,乐于拼搏,这种氛围养成了我主动学习的习惯;耶鲁则讲求liberal arts的教育方式,在我读博期间,导师对我的科研干预较少,因此在起初的留学时间中,我参与了非常多的活动,比如去听听法律系的讲座等,因此知识范围涉猎很广,这对我在南洋理工做了领导以后的影响非常深刻。

问:根据我的了解,您很重视素质教育,请您谈谈您关于素质教育的理念?您最看重的研究生素质是什么?

答:我最看重的研究生素质是“思考”。在国外我们常见到一种带学生的方式是放养型,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而不会对任务执行一再拖延;从我在南洋理工的经验来看,大陆的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相比较欧美研究生来说较低,大陆学生普遍比较努力,但独立思考和主动思考层面不够。所以素质教育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给予适当的压力,如何给压力,压力给到何处都是关键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不仅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

问:新一代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目前普遍面临了巨大的压力,请问您对他们有些什么建议么?科研道路上最重要的品格有哪些呢?

答:对于青年科研工作者给他们的建议是:不要急躁。如在IAS,如果一个老师认真做科研与教学,但是在发文章上并没有出色的表现,我们也不会给他太多的压力。

科研与教学道路上诚实是最基本的品格,但最重要的品格还是耐心和思考。大学的第一要义在于教育教学,首先一定要对学生有耐心,讲不出来的科学不是好的科学,一定要把好的科学耐心传授于学生;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极为重要,为学生设立思考的环境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Copyright © 2015-2017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旧版回顾] 官方微信 QQ咨询
地址:江苏南京中山北路200号总共访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 025-83587903 邮件:sicam@njtech.edu.cn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