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正文
校长黄维院士率队参加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阅读次数:添加时间:2014/03/20 发布:管理员

3月18日下午,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在省会议中心举行。省政府副省长曹卫星、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等出席会议。会上校长黄维院士上台接受授牌,副校长乔旭教授以“以改革创新汇聚力量、以团结实干推动发展”为题作典型发言。继“先进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膜材料与膜过程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今年我校牵头组建的“江苏先进无机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和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参与组建的“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批。至此,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四大战略方向均获得省级协同创新计划资助,为学校建立国家、省级、校级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曹卫星副省长在会议中强调,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是我省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大专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要始终把国家和地方亟需作为根本导向,要始终把上水平和作贡献作为追求目标,要始终把资源集聚与整合作为重要基础,要始终把体制与机制改革作为强大动力。

会前,教育部科技司王延觉司长专题听取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工作汇报。副校长乔旭教授以“推进协同创新,实现跨越发展”为主题,围绕顶层设计,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汇聚资源,整合核心创新要素;协同增效,产出重大创新成果三方面做了汇报。校长黄维院士指出,中心建设一年来初见成效。在人才引进方面实施全球化战略,注重海外人才引进,从落实人才待遇,营造发展环境、创新体制机制着手,构筑“海归人才缓冲基地”,首批20余人入驻。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平台,依靠省教育厅支持中心建设给予增加的120个招生指标,适时成立2011学院。学院采用学生按兴趣自主报名的选拔方式,实施全程导师制、全员书院制,按照3+2+2的培养模式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在成果转化方面,与安徽省滁州市签署校市合作框架协议,以建设占地万亩的“南工—滁州科教新城”为契机,打造“一体两翼”的创新格局。以新获批的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为契机,探索技术转移中心决定专利申请和转化的新模式,推进技术发明人、所在学院、学校的价值共享。广泛整合政府、产业资源,其中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膜材料与膜过程方向加盟省级技术产业研究院;有机光电方向吸纳10亿元社会资本用于成果转化,江苏久吾高科即将上市。

王延觉司长在听取汇报后对中心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认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极具挑战,既是落实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揽性抓手;也是深化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行动。未来中心建设要牢牢把握: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的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根本主线;围绕重大协同创新任务,通过机制体制改革来组织团队、培养人才、汇聚资源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基本路径;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提升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目标等三大根本原则。要高度聚焦:凝练、落实、实施和完成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组建高水平、多元化、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充分整合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资源的汇聚能力;开展和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模式与机制等五项重点任务。动真情,出实招,见成效。谁先改革,谁就会获得更多的改革红利,要真正在解决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切实建立起崭新的发展模式和切实可行的整套制度,为高等教育综合体制改革提供范本。


Copyright © 2015-2017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旧版回顾] 官方微信 QQ咨询
地址:江苏南京中山北路200号总共访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 025-83587903 邮件:sicam@njtech.edu.cn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