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正文
校长黄维院士会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廉水教授一行
阅读次数:添加时间:2014/03/11 发布:管理员

3月10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廉水教授一行莅临我校,就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组建和管理运行等主题进行专题调研。校长黄维院士在科技创新大楼C501会议室亲切会见了来访的嘉宾,座谈会由乔旭副校长主持,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交流。

校长黄维院士首先代表学校对李廉水书记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新利18彩票 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两所学校地域紧邻,在过去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针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组建和管理运行,黄校长认为,“2011计划”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继“211工程”和“985工程”后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将成为未来 10到15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将为实现创新驱动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源动力和全新的、更高的起点。黄校长总结了南工在科技创新、产学研用方面的特色,回顾了历经八个多月的精心谋划和全力争取、最终幸运跻身首批14个“2011计划”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之一的过程。他指出,我校支撑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四个分中心也相继获得了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学校正以此为契机,着力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协同创新体系。未来,南工将在此基础和平台上,瞄准科学前沿、区域发展、市场和产业转型中的重大需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强化外部协作,致力内部改革,提炼关键技术,放大优势特色,继续全力推进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努力成为“政府主导、区域急需、创新引领、影响突出”的区域发展型协同创新中心典范。

座谈中,黄校长还与来访嘉宾们分享了“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最新进展: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探索“先进材料国家实验室”建设,力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海归人才缓冲基地”,创建面向顶尖人才的科学家工作室和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设立国内首家“2011学院”,实施“全程导师制、全员书院制”,积极探索培养“本硕博”贯穿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推进“南工—滁州科教新城”的建设,打造“先进材料谷”,推动协同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进一步明晰“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助推我校“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即以江浦校区为主体,承担人才培养功能;新模范马路校区为一翼,承载研发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滁州科教基地为另一翼,支撑科技成果转化、海外学术机构等功能。

李廉水书记对校长黄维院士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盛赞我校在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对我校以政产学研协同为手段、科技创新创业为路径、人才培养为根本、机制体制创新为关键、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从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到产业化技术攻关等各个阶段,选择具有优势的协同单位开展协同创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鲜明特色和显著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希望从我校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借鉴经验。

通过李书记的相关介绍,黄校长对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牵头组建的“雾霾协同创新中心”突出的学科优势、准确的协同需求、雄厚的协同基础、有效的协同机制和显著的协同增效给予高度认可。黄校长认为,中心选题立意高度符合“2011计划”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根本出发点,领军人才和团队建设优势明显,相信通过精心的顶层设计和学校上下的凝心聚力,一定能在国家级的申报认定中取得突破。最后,黄校长希望,同属江北板块的两校进一步资源共享,在协同创新的平台上加强交流与合作,力争谱写出新的华章。

会上,乔旭副校长以“推进协同创新,实现跨越发展”为主题,从顶层设计,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汇聚资源,整合核心创新要素;协同增效,产出重大创新成果三个方面介绍了“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相关情况。随后,双方就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组建、申报认定、发展规划、平台建设和管理运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会前,嘉宾们在乔旭副校长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国家大学科技园、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膜材料与膜过程协同创新分中心。


Copyright © 2015-2017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旧版回顾] 官方微信 QQ咨询
地址:江苏南京中山北路200号总共访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 025-83587903 邮件:sicam@njtech.edu.cn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