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正文
打好原始创新“组合拳”,助力江苏转型新跨越、迈上江苏发展新台阶
阅读次数:添加时间:2015/02/07 发布:管理员

尊敬的王炯部长、南平省长、健民主席,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各位同志:

大家上午好!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在此欢聚一堂,首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愿各位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今天,借此机会,谈谈原始创新对于推动有机电子产业以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宏观发展的粗浅思考。主要目的是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专家交流,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通常认为科技创新链条有五个环节:一是基础研究(探索新技术的原理);二是应用开发(在实验室制作样品或样机);三是中间试验(验证和改进实验室技术,解决装备、工艺、原料和标准等问题);四是商品化(进行市场导入、推广应用);五是产业化(开展大规模生产,取得创新活动的回报)。实际上,每一项重大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需要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的共同参与才能得以成功完成。

以我和团队所从事的有机电子领域为例。作为现行硅基电子或微纳电子的升级换代产业,有机电子的研究发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研发角度来看,我国有机电子产业起步不算晚。九十年代初,我们团队就几乎与国际同行同步涉足其中,中国科学院化学所、长春应用化学所,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也开始了相关研究,成为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头羊。2008年,我们牵头联合上述优势单位,获得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支持,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举例来说,在我所领衔的先进材料研究院(IAM)团队中,授权或已公开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发明专利500余项,在有机光电信息材料与平板显示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利群,建设了国内首家立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较高声誉。

由于各方面性能优越,有机电子产业自诞生起就备受瞩目,国际研发热潮此起彼伏。例如,韩国将大力发展有机电子产业作为重要国策,开展了长期、强势的国家主导行为。新世纪以来,韩国政府每年投资超过300亿韩元用于该领域的研发,仅2009年一个年度的研发经费就超过2亿美元,远远超过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协同组织了多个科研单位、高校和电子制造厂商,合力进行OLED、有机晶体管以及印刷电子设备等的研发工作,不离不弃,后来居上,以三星和LG为代表的有机电子产品已经占据了全球领先地位,把SonyPanasonicNational等昔日消费电子霸主踩在脚下,与Apple一决高下。

相形之下,虽然研发能力提升迅速,我国有机电子领域成果转化程度却未能比翼齐飞。众多科技创新成果要么陈列在论文或专利上,要么停留在实验室或中试车间里,没有能够实现有效转化,创新链条中途受阻。在产业化方面,尽管我省与广东、内蒙古、河南等地陆续有所布局,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也是引发我今天思考和汇报的主要原因。下面,结合自己的肤浅体悟,谈六点具体建议:

一、重视基础研究,让源头活水滚滚而来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动力,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中发挥了核心关键的作用。基础研究的活跃程度、原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当前,尽管我国研发投入总量和比例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基础研究投入仅占总研发费用的5%(美国18%),已经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基础研究不景气,源于多方因素的困扰,如就业前景、GDP崇拜、评价机制、浮躁功利之风等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亟待通过创新驱动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新模式的原动力就是基础研究。日本、美国等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经验同样表明,产业发展首先有赖于正确选择关键核心技术。127日,李克强总理在与教科文卫体等方面代表座谈时再次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大学要从百年大计着眼,确实要有一批坐得住冷板凳的人。” 这对我们从事基础研究的工作者来说,无异于鼓舞人心、稳定军心。

二、引育新利18官方下载 ,让创造潜能竞相迸发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驱动。既需要战略科学家完成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技术支撑;还需要战略企业家以市场为导向,运筹帷幄,培育出一个新兴产业,推动我国的原创技术走向世界市场。

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南工自加压力、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奋力实践。在13年底成功召开学校层面的“人才工作推进大会”后,迅即出台了一系列基础性人才政策,开启了南工人才强校全新格局,将“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大学的办学目标融汇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具体工作中。我们启动了“高端人才培育工程”,构筑“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创建面向顶尖人才的科学家工作室,与英国、新加坡等国共建国际合作联合研发中心,创建国内高校首家“2011学院”。以高端人才引领为抓手,努力打造南工发展的“升级版”。

三、坚持扶优培强,让优势资源紧密集成

当前,由于集约优化和宏观协调的缺失,科技计划“碎片化”,科研经费“撒胡椒面”,科技资源投入少、散、乱,这削弱了国家在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上,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进行重点突破的能力。因此,选择有实力、有规模的优势科研单位和创新型企业重点扶持、整合资源、集成优势,建立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接合度高的科研平台,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的检测评估平台,着力原始创新研究,攻坚关键共性技术,对铺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道路意义重大。

我曾在上世纪末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在有选择的若干领域建设5-8家国家实验室的初步构想”,希望集中力量做大事,打造代表国家最高科技创新水平的“国家队”。国家实验室是美国、德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比较成熟的做法,作为国家原始创新的中流砥柱,它能够积聚力量、获得稳定支持,使科学家能够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在此方面,新利18彩票 也正在探索“先进材料国家实验室”的建设。

四、改革机制体制,让创新链条畅通无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从大环境来看,近期国家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案已陆续推出,政策呈现出越来越规范化、越来越科学化的特点。2015年初,《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出台,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已初露端倪。李克强总理在19日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也透露出将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大手术、大变革,把发挥人的创造力、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公正竞争环境作为主线,前景令人期待。

在新利18彩票 ,我们已经在尝试推进一些改革方案。例如,试行科研经费绩效管理,通过加强科技经费管理的综合评价,依法依规公开问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进科研人员的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探索科研人员年薪制改革等等。

五、力促协同创新,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大学科研的主要任务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原始创新,无力独自完成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因此,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作为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让科学家的智慧、工程师的汗水、投资家的敏锐和企业家的眼光有机融合,让人才、科技、资本、产业实现“四位一体”、“无缝对接”,才能打通创新链条,推动先进的科研成果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新利18彩票 拥有首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三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我们在推进“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的基础上,以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致力内部改革,强化外部协作,凝练关键技术,放大优势特色,通过“南工—滁州科教新城”的建设,打造“先进材料谷”,不断拓展外延,全力推进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努力成为“政府主导、区域急需、创新引领、影响突出”的区域发展型协同创新中心典范。

六、培育创新文化,让万众创新蔚然成风

创新要符合科学发展自身的客观规律。要加快对创新文化的培育步伐,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为宽松、宽容、宽心、宽裕的平台。科学从某种程度讲是一项贵族事业,需要淡定、自信,优雅、从容。古人云,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科技创新需要长期积累,力戒急功近利。我们要努力营造大胆探索、勇往直前的氛围。对基础研究而言,仅仅宽容失败是不够的,更要有不计失败的文化环境,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之中。假以时日,中华民族一定会以创新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也必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之时。

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5-2017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旧版回顾] 官方微信 QQ咨询
地址:江苏南京中山北路200号总共访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 025-83587903 邮件:sicam@njtech.edu.cn
Baidu